“同性戀恐懼症”是恐懼症嗎?

列索夫
電子郵件:science4truth@yandex.ru
以下大多數材料發表在學術同行評審期刊上。 2018對社會問題的現代研究; 第9卷,第8號:66 – 87: V. Lysov:“在科學和公共話語中使用“同性戀恐懼症”一詞的謬誤和主觀性.
DOI: 10.12731/2218-7405-2018-8-66-87.

主要發現

(1)對同性戀的批判態度不符合恐懼症作為心理病理學概念的診斷標準。 沒有“同性戀恐懼症”的病態學概念,它是政治修辭學的術語。
(2)在科學活動中使用“同性戀恐懼症”一詞來表示對同性活動的批判態度的整個範圍都是不正確的。 “同性戀恐懼症”一詞的使用模糊了基於意識形態信念的對同性戀的有意識批判態度與侵略表現形式之間的界線,從而使聯合觀念轉向了侵略。
(3)研究人員指出,“同性戀恐懼症”一詞是針對那些不接受在社會上促進同性戀生活方式,卻不感到對同性戀個體的仇恨或不合理恐懼的社會成員的壓制措施。
(4)除了文化和文明信仰外,對同性活動持批判態度的基礎顯然是 行為免疫系統 - 生物反應 厭惡的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發展起來,以確保最大的衛生和生殖效率。

關鍵詞:神話,“恐同症”,厭惡,風險,行為免疫系統,操縱

簡介

在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對同性活動持批評態度,其表達程度差異很大:從支持法律對立到改變婚姻制度以包括同性伴侶關係的企圖,到暴力侵害表明屬於“ LGBTKIAP +”社區的個人的案件(Kohut 2013; 灰色2013) 在“ LGBTKIAP +”運動的框架內,這種批評態度,無論其表現的程度和原因如何,都被稱為所謂的。 “恐同”(亞當斯xnumx)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新詞“同性戀恐懼症”來自“同性戀”和“恐懼症”(英文牛津生活詞典)。 “恐同”一詞在媒體和大眾文化中得到廣泛使用:研究人員Nungessor指出:

“同性戀恐懼症”已成為一個總體政治概念,用於指代對同性戀者的任何非積極態度...”(Nungessor xnumx,第162頁)。

«同性戀恐懼症甚至被用於現代國家間關係的政治言論中(EPR 2006)。 因此,使用``同性戀恐懼症''一詞來描述對``LGBTQIAP +''運動價值觀的批判態度是基於兩個重要原則:(1)它在對同性戀與恐怖症,精神病的任何性格態度之間建立了聯繫; (2)它向那些主張不同於LGBTQIAP +運動觀點的個人賦予負面含義和污名化。

正如法學博士Igor Vladislavovich Ponkin和合著者在他們的工作中寫道:

“……幾乎與同性戀宣傳家進行的任何討論,在與他們不同意時,今天都需要自動貼上一個冒犯性標籤“同性戀恐懼症”,而無需考慮這種對同性戀的批判性評估的實質和形式,事實和法律依據的程度。 在許多國家中,那些對同性戀持批評態度的人不僅在公開辯論中而且在一般情況下試圖在媒體上表達自己的觀點,都被剝奪了言論自由和言論自由。 此外,公開呼籲歧視這些人:拒絕進入其他國家,監禁他們的權利等。 對法律和法院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的這種偏頗的討論和這種解釋以及容忍的原則不僅完全不符合民主原則和標準,而且還應引起國家的立即反應,國家無權出於政治局勢而退出國際法律和政治環境。在法律和法院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和法律原則。 “ homophobe”,“ homophobia”一詞是不正確的,帶有意識形態學的陳詞濫調標籤,粘貼在任何批評同性戀意識形態的評論家(不論此類批評的形式和程度如何),以及任何反對將同性戀意識形態(包括異性戀)(包括同性戀)非法強加於他人的人。 這些詞是負面內容的意識形態評價標籤,被用作操縱目的的不道德論戰,以抹黑和侮辱異議(...)實際上,不接受同性戀生活方式,成癮和信仰的人們抗議同性戀的公共宣傳,沒有“恐懼症”,也就是使他們痛苦地恐懼同性戀的過度恐懼。 不熟悉特殊醫學術語的人可能會將“ homophobe”一詞的含義與對人和一般人(來自拉丁語同源人)的病理性厭惡聯繫起來。 將精神偏差(恐懼症)不合理地歸因於沒有同性戀信仰的人,這不僅是一種不道德的技術,而且還旨在侮辱此類人的人格尊嚴,毀他們……”(龐金2011).

溜冰場的“ LGBTKIAP +”思想

通過指責“同性戀恐懼症”宣傳員謝爾蓋·胡迪耶夫(Sergei Khudiev)恰當地描述了陳詞濫調的方法:

“……任何敢於完全反對同性戀平權思想的人都將立即面臨標籤和憤怒的指責。 如果發現同性性行為不應該受到法律的鼓勵,您將立即被宣佈為邪惡,不寬容,狂熱,落後和敵對的人,種族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庫克盧克·科蘭,塔利班等等。 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情緒操縱技術使用了許多相當明顯的技術。 例如,為您提供了錯誤的選擇-要么嚴厲懲罰同性戀,要么以各種可能的方式鼓勵同性戀。 如果您反對激烈處決同性伴侶,那麼您應該承認婚姻對同性婚姻的認可。 另一種技術-“一些明顯的惡棍(例如納粹)反對同性戀-您也反對同性戀-所以您是納粹分子。 如果您不想被視為納粹分子,請同意我們的觀點。” 第三份宣言宣布任何針對同性戀者的罪行-例如,一個賣淫的年輕男子被其當事人殺害的情況-表現為“同性戀恐懼症”,宣布任何異議為“同性戀恐懼症”,因此將任何異議人士歸類為犯罪分子。 可以將這種情緒壓力視為不公正的辯論的表現,但問題是,這種壓力越來越受到政府的脅迫。 在許多歐洲國家,不同意同性戀的肯定觀點被視為“煽動仇恨”,是一種有待審判的犯罪。 但是,一旦我們花了至少五分鐘的時間思考,這種指控的荒謬就變得顯而易見。 塔利班嚴懲飲酒; 這是否意味著任何不贊成酗酒的人都是塔利班,並打算將伊斯蘭教法引入社會? 通過賣淫賺錢的人(男女)經常成為犯罪的受害者-這是​​否意味著有人指出這種賺錢方式是錯誤的,危險的支持犯罪分子? 誰會因為對窮人吸毒者的強烈仇恨而受到譴責? ...“(胡迪耶夫2010).

恐同症如何出現

美國心理學家和激進主義者“ LGBTKIAP +”-運動(艾雅2002; 污垢2017喬治·溫伯格 被認為是“同性戀恐懼症”的創造者和對同性戀持批判態度的心理病理學底子的假設的作者(赫克2004; 溫伯格xnumx) 在接受同性戀出版物採訪時,溫伯格沒有明確說明他為何成為LGBTKIAP +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他說:

“雖然我不是同性戀,但在異性戀活動以及其他我不想寫的活動中,我盡可能地自由了”(艾雅2002).

溫伯格稱自己為提出嫉妒和恐懼的想法的人,這些嫉妒和恐懼在1960年代中期批評同性戀,同時為在東海岸同性戀者組織會議上的演講做準備(艾雅2002; 污垢2017) 他與“ LGBTKIAP +”活動家,傑克·尼科爾斯(Jack Nichols)和利格·克拉克(Lige Clark)等運動家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們在色情雜誌“ Screw”(當年的23,今年5月1969)的文章中首次使用“同性戀恐懼症”一詞,這意味著對非同性戀者的恐懼他們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同性戀-這是印刷品一詞的首次提及(污垢2017; 赫克2004) 幾個月後,這個詞在《泰晤士報》(污垢2017).

喬治·溫伯格(右)與LGBTKIAP +領導人-紐約(2004)舉行的LGBTKIAP +示威遊行期間,弗蘭克·卡梅尼(Frank Kameni)和傑克·尼科爾斯(Jack Nichols)的舉動。 

在1971中,溫伯格本人在每週的“同性戀”(Gay)雜誌上題為“新文化的話”的文章中首先使用了“同性戀恐懼症”一詞(污垢2017)。 閱讀本文後,溫伯格的同事肯尼斯·史密斯(溫伯格xnumx,第132頁,第136頁),他在1971年底首先在科學出版物中提到了“同性戀恐懼症”一詞,他在其中提出了一種特殊的量表,用於測量由與同性戀者的接觸引起的個體不良反應(史密斯1971) 最終,溫伯格在1972中將“同性戀恐懼症”的心理病理學假設概念化為“社會與健康的同性戀者”一書(溫伯格xnumx) 次年,溫伯格成為由美國LGBTKIAP +組織的公共活動的領導者之一,該運動導緻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決定從1973的精神疾病靜態列表中排除對“同性戀”的診斷(污垢2017) 儘管“同性戀恐懼症”一詞後來遭到“ LGBTKIAP +”運動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的批評,但溫伯格在餘生中仍然堅定地支持自己的信念,並堅持將“同性戀恐懼症”納入精神障礙類別(溫伯格xnumx).

應用問題

自從科學著作(1971 – 1972)被首次提及以來,“同性戀恐懼症”一詞的含義因個人人格特徵而異(史密斯1971)和無用的病理恐懼感(溫伯格xnumx)以任何批評的態度(例如,不同意允許同性伴侶收養子女)(哥斯達黎加2013) 喬治·溫伯格(George Weinberg)在害怕與同性戀者接觸的意義上使用“同性戀恐懼症”一詞,如果我們談論同性戀者本身,那麼“同性戀恐懼症”就意味著他們對自己的厭惡(溫伯格xnumx) 幾年後,莫林(Morin)和加芬克爾(Garfinkle)定義為“同性戀”,即這樣一個人,他認為自己的同性戀生活方式不等同於異性戀生活方式(莫林xnumx).

在1983年,Nungessor指出:

“ ...”同性戀恐懼症“已成為一種主要的政治概念,用於表示對同性戀者的任何非積極態度...”(Nungessor xnumx,第162頁)。

同年,Fyfe以“同性戀恐懼症”表示對同性戀者的消極態度和偏見(Fyfe xnumx) Hudson和Ricketts指出,“同性戀恐懼症”一詞“開始被專家和非專家廣泛使用,意味著對同性戀者的任何敵意,使它失去了其最初的大部分含義”(哈德遜xnumx,第357頁)。 在1991中,許多研究人員將“同性戀恐懼症”定義為“任何反同性戀的偏見和歧視”(貝爾1989; Haaga xnumx),瑞特(Reiter)將其指定為“具有社會文化意味的偏見”(瑞特1991) 五年後,Young-Bruehl指出:“恐同不是針對特定個人的偏見,而是針對特定行動的偏見”(Young-Bruehl 1996,第143頁)。 Kranz和Cusick隨後將“同性戀恐懼症”定義為“對同性戀者的不合理恐懼”(克蘭茲2000) 在2005年,O'Donohue和Caselles指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同性戀恐懼症”一詞已擴展到對同性戀者的任何消極態度,信念或行為(O´Donohue在 賴特2005,第68頁)。

在古典精神病學的框架內,恐懼症(phopho syndrome)是一種焦慮神經症,其主要判斷標準是穩定的無因恐懼(或焦慮),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恐懼會不可控制地且不可逆轉地加劇(卡扎科夫采夫2013,第230頁)。 患有恐懼症的人會盡一切可能避免接觸導致恐懼症的物體或情況,並遭受嚴重的壓力和焦慮。 為了支持對同性戀活動的普遍批判態度不是恐懼症,Haaga(1991)將偏見和恐懼症進行了比較,在媒體中被描述為“同性戀恐懼症”的反應符合偏見的標準(見下表)。 (Haaga xnumx).

表1根據D.A.F.對偏見和恐懼症的比較 Haaga [30]

類型
偏見(據說是“恐懼症”) 真正的恐懼症(神經症)
情緒反應憤怒,刺激焦慮,恐懼
情感論證動機的存在缺乏解釋,無故
回應行動侵略以任何方式迴避
公開議程社會對立沒有
擺脫不舒服狀態的努力重點偏見對我們自己

已經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通過心理測試來衡量對同性戀的負面態度的水平(史密斯1971; 哈德遜xnumx; Lumby xnumx; 米勒姆1976; 洛根1996) Gray和同事以及Costa和同事的調查顯示,提出了數十種不同的量表,用以衡量異性戀者對錶現出同性戀行為的人的態度(哥斯達黎加2013; 灰色2013) 所有擬議的評估方法都有一個根本性缺陷-在開發過程中缺少一組比較對象:所有擬議的測試均基於與一組回答者的比較,這些回答者揭示了高參數值,而這些參數僅與對同性戀的否定態度有關(例如,宗教信仰,投票支持中右政黨)。 根據O'Donohue及其同事的說法,與一群因同性戀暴力而被定罪的受訪者相比,該缺陷可以消除。 賴特2005,第77頁)。 因此,鑑於每種提議的評估方法都存在許多心理計量學問題,因此基於這些評估方法得出的觀察和結論令人懷疑(O´Donohue in 賴特2005,第77頁)。 一般來說,不清楚是否所謂。 “同性戀恐懼症”:關於“同性戀恐懼症”一詞的含義的共識(今天尚未見到)在這方面具有根本重要性,它是一個範圍很廣的概念,從非常籠統的(例如,否定主義)到更具體的概念(O´Donohue in 賴特2005,第82頁)。

寬容戰士用海報表達對那些不同意他信仰的人的態度。 利佩茨克。

應當指出,根據至少四個基本原因,純科學地,實用地使用“恐同症”一詞是有問題的。 首先,經驗證據表明,美國對同性戀者的敵意 獨特的 從臨床意義上講,病例確實可能是恐懼症,例如幽閉恐懼症或蜘蛛恐懼症。 但是,大多數對同性關係懷有敵意的人都缺乏恐懼症的生理反應特徵(盾xnumx) 當前流行的“ LGBTKIAP +”運動,“同性戀恐懼症”一詞的使用並沒有以任何方式區分這兩個國家。 其次,從溫伯格理論的觀點來看,使用“同性戀恐懼症”一詞表明,這是一種純粹的個體臨床狀態,但是,研究並未證實這一點,而是顯示出與群體文化世界觀和社會關係之間的明確聯繫(Kohut 2013) 第三,臨床概念中的恐懼症與侵犯個人正常社會功能的令人不快的反應和經歷相關(表1),但是對同性戀者的敵視並不影響人們的正常社會功能(赫克2000, 1990) 第四,“同性戀恐懼症”概念的政治化應用將對同性戀的敵視等同於種族主義或性別歧視等現象(EPR 2006)。 但是,種族主義或性別歧視是針對具有特定生物學特徵的攜帶者的現象,這些特徵不取決於其攜帶者的行為(例如,對白種人或男性的歧視)。 在LGBTKIAP +運動框架內,所謂的“同性戀恐懼症”是一種敵對態度,而不是對生物特徵攜帶者的敵對態度,而是對行動(行為)的敵對態度,更確切地說,是對這種行為的展示的一種敵對態度,其中既定的性別角色在性和/或社交上。 甚至沒有共識被認為是同性戀者-經常進行同性接觸或極少接觸的人; 誰被迫從事同性關係或誰自願從事此行為,誰將自己標識為“同性戀”等,等等。這種說法的確認-關於消極態度的行為而非生物學取向-是同性戀沒有公開表現出同性戀行為並屬於“ LGBTKIAP +”社區的個人不會受到社會的任何負面影響,這在種族主義等現像中是不可能的。

消費政治目的條款

由於“恐懼症”一詞具有明確的臨床含義,並表示無故無節制的恐懼狀態(醫學診斷),因此將對同性戀的批判態度指定為恐懼症沒有科學依據。 例如,從科學倫理的角度對當代藝術的批判態度不能被稱為“前衛恐懼症”:這種態度僅反映個人的審美觀點。 與藝術品有關的故意破壞案件是不可接受的現象,並且很有可能證明某些精神上對破壞者的侵犯。 但是,此類故意破壞案例對此類作品,尤其是對所有不喜歡這些藝術品的作品的評估,其經驗意義為零。

該運動在與LGBTKIAP +公共倡議相關的方面處於關鍵地位,該運動並未被列為違反世界衛生組織或美國精神病學協會(ICD 1992; DSM 2013) 出於上述原因,許多作者批評使用“同性戀恐懼症”一詞表示對同性戀的消極態度(赫克2004,在這裡 Gonsiorek xnumx; Kitzinger xnumx; 盾xnumx),而是提出了許多術語:“異性戀,同性戀恐懼症,同性戀恐懼症,同性戀,同性戀,同性戀偏見,反同性戀,性恐懼症,速度恐懼症,性污名,性偏見”和許多其他詞語(O´Donohue 賴特2005; 西爾斯1997).

然而,“同性戀恐懼症”一詞繼續在媒體,大眾文化甚至科學文獻中積極使用,以表示對同性戀的批判態度。 同性戀社區一本雜誌的編輯康妮·羅斯(Connie Ross)表示,由於科學上的錯誤,她不會放棄使用“同性戀恐懼症”一詞,因為她認為主要任務是“爭取同性戀者權利”。泰勒2002).

Smithmyer(2011)指出以下幾點:

“……“恐同”一詞的使用是針對那些捍衛傳統婚姻定義但不討厭同性戀者的社會成員的壓制措施(……)該詞的使用是冒犯性的(……)和誹謗性的(……)。恐同是“在立法和法院中都使用的政治trick倆……”(史密斯米爾2011,第805頁)。

荷蘭(2006)指出:

“ ...即使簡單引用同性戀男子中艾滋病發病率的統計數據,也會引起對'同性戀恐懼症'的指控……”(荷蘭xnumx,第397頁)。

“ LGBTKIAP +”運動的支持者也會以“恐同症”的名義立即以100%的概率指出該報告。

在2009中,加利福尼亞小姐選美大賽冠軍克里·普瑞坎(Kerry Prechan)參加了美國小姐決賽。 在回答陪審團同性戀者是否在美國合法化同性戀婚姻的問題後,她被排除在比賽之外,並剝奪了加利福尼亞小姐的頭銜。

凱瑞·普雷甘德(Kerry Pregand)和她的丈夫

凱瑞·普雷漢(Kerry Preghan)的回應引起了所有“政治上正確的”西方媒體的憤怒,她被指控有偏見,要求她恢復原狀,並公開稱她為“愚蠢的ch子”(Prejean 2009) 為了什麼 Prezhan主動提出將同性戀者關進監獄?

不,這是她的逐字答复:

“……嗯,我認為美國人可以選擇一個或另一個很棒。 我們生活在一個可以選擇同性婚姻或傳統婚姻的國家。 您知道,在我們的文化中,在我的家庭中,我似乎認為婚姻應該在男人和女人之間進行。 我不想得罪任何人,但這就是我長大的方式...”(AP 2009).

LGBTKIA +激進主義者,柯克運動和馬德森運動,認為“同性戀恐懼症”一詞在改變同性戀者社會地位的政治策略中非常有效:

“……在贏得公眾同情的任何運動中,應將同性戀者描述為需要保護的受害者,以便異性戀者屈服於扮演保護者角色的反射性願望……應將同性戀者描繪成社會的受害者……應顯示:毆打的男同性戀者的圖形圖像; 缺乏工作和住房,失去兒童監護權和公眾羞辱的戲劇性事件:清單還在繼續……我們的運動不應要求對同性戀行為的直接支持,相反,我們應將打擊歧視作為主要任務……”(柯克1987).

《球後》一書

在幾年後發行的書中,柯克和麥德森強調:

“……雖然'同性戀恐懼症'一詞會更準確,但'同性戀恐懼症'在修辭上卻表現得更好……這暗示著準同性戀的感覺是反同性戀的感覺與其自身不健康的心理崩潰和不安全感有關……”(柯克1989,第221頁)。

生物解釋

已經提出了對同性戀活動的批判態度的各種因果模型:個人(史密斯1971),道德(O'Donohue in 賴特2005),行為(灰色1991)敏感(貝爾1989),即有意識或無意識知覺的模型(Herek in Gonsiorek xnumx),恐懼症(麥克唐納1973),文化(瑞特1991) 在科學和大眾科學出版物中,對生物反射模型的關注較少。

實證觀察使我們能夠對同性戀活動的負面態度的潛在社會機製做出假設。 Ellis及其同事(2003)研究了來自三所英國大學的226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他們使用兩個不同的量表評估了對同性戀者的態度以及與同性活動相關的社會過程的態度(允許合夥企業註冊,收養子女等問題)。 )(埃利斯2003) 儘管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同意將同性戀視為一個人的自然現象的一般性陳述,但是少數受訪者同意特定的陳述(例如,“性別在婚姻中無關緊要,同性戀可以在軍隊中服役,應該教孩子”同性戀的自然概念”等)(埃利斯2003,第129頁)。 Steffens(2005)使用特殊方法對203名德國學生進行了研究,以評估他們對同性戀的開放(有意識)和隱藏(無意識)態度(Steffens xnumx) 在這項工作中,使用各種測試問卷調查了意識態度,並使用隱藏關聯測試對潛意識態度進行了研究。

結果發現,雖然乍一看對同性戀的有意識態度非常積極,但無意識態度卻變得更加糟糕。 對同性戀的積極態度也與受訪者的同性戀自我認同有關。 (Steffens xnumx,第50頁,55)。 Inbar及其同事(2009)表明,即使是那些認為自己是一群喜歡同性活動的人,在接吻相同性別的人時也會不自覺地感到厭惡(內嵌2009).  

此外,一些有同性戀動機的人認識到對同性戀的自然厭惡:

“……人類對同性戀的厭惡處於反射排斥的水平……”(米羅諾瓦2013).

最後的陳述有科學的解釋。 許多作者認為,在進化的過程中,所謂的。 行為免疫系統-無意識的反射反應複合體,旨在防止新病原體和寄生蟲的影響(Schaller in 福加斯xnumx; 福克納2004; Park 2003; Filip-crawford xnumx).

行為免疫系統基於無條件反身的厭惡感:不熟悉的社會群體的個體,尤其是那些在食物攝入,衛生和性別方面採取生物學上不自然的行為的個體,具有更高的轉移新的風險(並且,因此,尤其是危險的)傳染源。 因此,與這些人接觸後,行為免疫系統就會被激活,並產生本能的反感(Filip-crawford xnumx,p。333,338; 柯蒂斯2011a, 2011b柯蒂斯2001) 由於同性或不同生物物種的個體之間的性活動,以及涉及屍體或未成熟個體等的性活動,代表著無生產性,生物學上不自然的性行為,因此大多數人對這種行為的反應是對避免潛在危險和厭惡的厭惡。與此類個體發生生物學上無效的性接觸。 多項研究顯示,厭惡情緒和對非生殖(包括同性戀)性行為的消極態度之間的關係(Mooijman 2016; 主教xnumx; Terrizzi 2010; Olatunji 2008; 科特雷爾xnumx;  赫克2000; 海特1997, 1994; 黑線鱈xnumx)。 相反的效果也很有趣-人為的厭惡感在無意識的水平上惡化了對具有同性戀主題的圖像的態度(Dasgupta xnumx).

厭惡是一種適應系統,其形成是為了激發旨在避免疾病風險的行為(Schaller in 福加斯xnumx; 柯蒂斯2004, 2011b; Oaten xnumx; 泰伯2009; 費斯勒xnumx) 已經在動物體內開發了這種自適應系統,以促進識別與感染風險相關的物體和情況,從而形成衛生行為,從而降低與微小和大型寄生蟲接觸的風險; 在人類社會向超社會形式過渡的階段,厭惡的功能也具有社會特徵,為懲罰反社會行為和避免違反社會規範提供了動力(查普曼2009; 海特1997) Miller(1997)認為,惡習幾乎總是會引起厭惡。 他指出,惡毒,令人作嘔,卑鄙的性格和行為受到了惡性的內在本能反應的譴責,而沒有訴諸於更高層次的道德化(柯蒂斯2001) 個體對厭惡的反應會因人的個性和經歷以及當地的文化傳統和行為規範而異(柯蒂斯2011b) 柯蒂斯(2011)提供了一系列引起厭惡相關反應的傳染病,包括艾滋病,梅毒等。柯蒂斯2011a) Gray及其同事在評論中指出(灰色2013(第347頁),對同性戀的批判態度與對艾滋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的消極態度有關。

非常討厭

關於厭惡與無意識的道德判斷之間的聯繫,有很多觀察(鐘新民, 2010; 夏爾xnumx):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和個人通常會引起厭惡(柯蒂斯2001),通過生物學和道德(社會)厭惡行為觀察到類似的生理反應和大腦區域的激活(查普曼2009; Schaich xnumx) Olatunji指出,由於一般的生理反應,例如嘔吐(Olatunji 2008,第1367頁)。 Fessler和Navarette指出:“看來自然選擇已經形成了一種機制,可以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和毒素的侵害,還可以消除性行為,從而降低生物學上的成功率”(費斯勒xnumx,第414頁)。 Haidt及其同事指出,基本厭惡是一種消除潛在危險食品的系統,但人類社會需要排除許多事物,包括性和社會異常現象(海特1997).

某些性行為或潛在的性伴侶也令人反感(泰伯2013; 羅津2009) 泰伯(Tybur)及其同事辯稱,由於性接觸存在可能被病原體感染的風險,因此,性接觸不會帶來生殖利益或遺傳疾病的風險(即與同性,兒童或老人,近親的性接觸),導致以下事實:個體有感染風險,但同時沒有任何機會提高其生殖繁殖效率(泰伯2013) 也就是說,根據定義,同性性接觸排除了生殖的可能性,這就是為什麼同性戀接觸這一觀念會引起本能的厭惡(Filip-crawford xnumx,第339頁; 柯蒂斯2001).

厭惡對同性戀的反應也與象徵性污染的威脅有關,這種行為是在潛意識中被激活的,其方向是避免與病原體發生身體接觸的風險以及“清潔”的慾望(Golec de zavala xnumx,第2頁)。

書目來源

  1. Kazakovtsev B.A.,Holland V. B.,編輯。 精神和行為障礙。 M .:普羅米修斯; 2013。
  2. Mironova A.我是雙性戀,我反對LGBT運動。 “莫斯科迴聲。” 31.05.2013。 已訪問1月27,2018: http://echo.msk.ru/blog/cincinna_c/1085510-echo/
  3. Ponkin I.V.,庫茲涅佐夫M.N.,米哈伊萊娃N.A. 關於對同性戀進行嚴格評估的權利以及對施加同性戀的法律限制。 21.06.2011。 http://you-books.com/book/I-V-Ponkin/O-prave-na-kriticheskuyu-oczenku-gomoseksualizma-i
  4. Khudiev S.婚姻可以同性嗎? Radonezh。 03.02.2010。 http://radonezh.ru/analytics/mozhet-li-brak-byt-odnopolym-46998.html
  5. Adams M,Bell LA,Griffin P等編。 為多樣性和社會正義而教學。 2nd版本。 紐約:Routledge; 2007。 https://doi.org/10.4324/9780203940822
  6. 美聯社XXXXX(美聯社)卡莉·普瑞安(Carrie Prejean)說,她被要求為同性戀婚姻的評論道歉,但遭到拒絕。 紐約每日新聞。 4月2009,27。
  7. 艾亞爾·喬治·溫伯格(Ayyar R. 01.11.2002年27月2018日。 同性戀今天。 於XNUMX年XNUMX月XNUMX日訪問。 http://gaytoday.com/interview/110102in.asp    
  8. 貝爾·NK。 艾滋病和婦女:仍然存在的道德問題。 艾滋病教育與預防。 1989; 1(1):22-30。
  9. CJ主教。 異性戀男人對同性戀意象的情感反應。 同性戀雜誌。 2015; 62:51-66。 https://doi.org/10.1080/00918369.2014.957125
  10.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Xnumx) 梅毒MSM(與男人發生性關係的男人)。 已訪問1月2014,27: http://www.cdc.gov/std/syphilis/stdfact-msm-syphilis.htm  
  11.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Xnumx) 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男人中的艾滋病毒。 已訪問1月2015,27:http://www.cdc.gov/hiv/group/msm/index.html#refb
  12. Chapman H,Kim D,Susskind J和AndersonA。品味差:道德厭惡的口頭證據。 科學。 2009; 323:1222-1226。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65565
  13. Costa AB,Bandeira DR和Nardi HC。 系統的測量恐懼症和相關結構的儀器的審查。 J Appl Soc Psychol。 2013; 43:1324 – 1332。 https://doi.org/10.1111/jasp.12140
  14. Cottrell CA,Neuberg SL。 對不同群體的不同情緒反應:一種基於社會功能威脅的偏見方法。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 2005; 88:770-789。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88.5.770
  15. 柯蒂斯五世(Curtis V),昂格河(Aunger R),拉比(Rabie T)。 皇家學會會議錄B.生物科學。 2004; 271(4):131-133。 https://doi.org/10.1098/rsbl.2003.0144
  16. 柯蒂斯五世(Curtis V),比蘭·A(Biran A.) 透視生物學醫學。 2001; 44:17 – 31。 https://doi.org/10.1353/pbm.2001.0001
  17. Curtis V,de Barra M,Aunger R. Disgust作為一種針對疾病迴避行為的自適應系統。 Phil Trans R Soc B. 2011a; 366:389-401。 https://doi.org/10.1098/rstb.2010.0117
  18. 柯蒂斯五世(Curtis V.) Phil Trans R Soc B. 2011b; 366:3478-3490。 https://doi.org/10.1098/rstb.2011.0165
  19. Dasgupta N,DeSteno D,Williams LA,Hunsinger M.煽動偏見的火焰:特定偶然情感對內隱偏見的影響。 情緒化 2009; 9:585-591。 http://dx.doi.org/10.1037/a0015961
  20. Ellis SJ,Kitzinger C,Wilkinson S.心理學學生對男女同性戀的態度以及對男女同性戀人權的支持。 同性戀雜誌。 2003; 44(1):121-138。 https://doi.org/10.1300/J082v44n01_07
  21. 英文牛津生活詞典。 homophobia的英語定義。 起源。 訪問了1月27,2018。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homophobia
  22. 歐洲議會關於同性戀恐懼症的決議在歐洲。 P6_TA(2006)0018。 一月18,2006。 史特拉斯堡。 訪問了1月27,2018。 http://www.europarl.europa.eu/sides/getDoc.do?pubRef=-//EP//TEXT+TA+P6-TA-2006-0018+0+DOC+XML+V0//EN
  23. 福克納J,沙勒M,公園JH,鄧肯(Duncan)。 不斷發展的疾病避免機制和當代的仇外態度。 組過程和組間行為。 2004; 7:333-353。 https://doi.org/10.1177/1368430204046142
  24. Fessler DMT,Eng SJ,Navarrete CD。 妊娠頭三個月的厭惡敏感性升高:支持代償性預防假說的證據。 Evol哼哼行為。 2005; 26:344-351。 https://doi.org/10.1016/j.evolhumbehav.2004.12.001
  25. Fessler DMT,Navarrete CD。 在整個月經週期中,噁心敏感性的特定領域差異。 進化與人類行為。 2003; 24:406-417。 https://doi.org/10.1016/s1090-5138(03)00054-0
  26. Filip-Crawford G,Neuberg SL。 同性戀和親同性戀思想是病原體? 疾病傳播奠定模型對理解反同性戀行為的意義。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評論。 2016; 20(4):332-364。 https://doi.org/10.1177/1088868315601613
  27. Fyfe B.重新考慮“同性戀恐懼症”或同性戀偏見。 拱門性行為。 1983; 12:549。 https://doi.org/10.1007/bf01542216
  28. Golec de Zavala A,Waldzus S,Cypryanska M.對男同性戀者的偏見和身體清潔的需要。 實驗社會心理學雜誌。 2014; 54:1-10。 http://dx.doi.org/10.1016/j.jesp.2014.04.001
  29. Gray C,Russell P,BlockleyS。對穿著職業同性戀者的幫助行為的影響。 英國社會心理學雜誌。 1991; 30(2):171-178。 http://dx.doi.org/10.1111/j.2044-8309.1991.tb00934.x
  30. Gray JA,Robinson BBE,Coleman E,Bockting WO。 系統評估對同性戀男性態度的儀器。 性研究雜誌。 2013; 50:3-4:329-352。 https://doi.org/10.1080/00224499.2012.746279
  31. Grimes W. George Weinberg死於87; 看到對同性戀的恐懼後,產生“同性戀恐懼症”。 紐約時報。 22.03.2017。 訪問了1月27,2018。https://www.nytimes.com/2017/03/22/us/george-weinberg-dead-coined-homophobia.html
  32. Haaga DA。 “恐同”? 社會行為與人格雜誌。 1991; 6(1):171-174。
  33. Haddock G,Zanna MP,Esses VM。 評估偏見態度的結構:對同性戀態度的案例。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 1993; 65:1105-1118。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65.6.1105
  34. Haidt J,McCauley C,RozinP。對厭惡感的敏感性的個體差異:對七個領域的厭惡激發子進行抽樣的量表。 人格和個體差異。 1994; 16:701-713。 https://doi.org/10.1016/0191-8869(94)90212-7
  35. Haidt J,Rozin P,McCauley C,Imada S.身體,心理和文化:厭惡與道德的關係。 心理學與發展中社會。 1997; 9(1):107 – 131。 https://doi.org/10.1177/097133369700900105
  36. Herek總經理。 超越“同性戀恐懼症”:思考二十一世紀的性偏見和污名化。 性社會保護政策。 2004; 1(2):6 – 24。 https://doi.org/10.1525/srsp.2004.1.2.6
  37. Herek總經理。 對女同性戀者的污名,偏見和暴力。 在:Gonsiorek J,Weinrich J編輯。 同性戀:對公共政策的研究意義。 加利福尼亞州紐伯里公園市:Sage; 1991:60-80
  38. Herek總經理。 反同性戀暴力的背景:關於文化和心理異性戀的筆記。 人際暴力雜誌。 1990; 5:316-333。 https://doi.org/10.1177/088626090005003006
  39. Herek總經理。 性偏見的心理學。 心理科學的當前方向。 2000; 9:19-22。 https://doi.org/10.1111/1467-8721.00051
  40. Holland E.同性戀的性質:為同性戀活動家辯護和宗教權利。 紐約:iUniverse; Xnumx
  41. 華盛頓州立基茨市的哈德遜WW。 測量同性戀恐懼症的策略。 同性戀雜誌。 1988; 5:356-371。 https://doi.org/10.1300/j082v05n04_02
  42. Inbar Y,Pizarro DA,Knobe J,Bloom P.厭惡敏感性預示著直覺會拒絕同性戀者。 Emot Wash DC。 2009; 9(3):435-439。 https://doi.org/10.1037/a0015960
  43. 疾病和相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 10th版本。 世界衛生組織。 1992。 http://apps.who.int/classifications/icd10/browse/2016/en
  44. Kirk M,Erastes P(Hunter Madsen使用“ Erastes Pill”作為別名)。 直美國的大修。 導遊 1987年11月。 已訪問1月27,2018: http://library.gayhomeland.org/0018/EN/EN_Overhauling_Straight.htm      
  45. 柯克·M·馬德森 After the ball:美國將如何克服90年代對同性戀的恐懼和仇恨。 雙日; 1989年
  46. Kitzinger C.女同性戀的社會建構。 倫敦:聖人; 1987。
  47. Kohut A等。 同性戀全球鴻溝。 皮尤全球態度研究項目。 04.06.2013,已更新27.05.2014。 訪問了3月1,2018。 http://www.pewglobal.org/files/2014/05/Pew-Global-Attitudes-Homosexuality-Report-REVISED-MAY-27-2014.pdf
  48. Kranz R,Cusick T. Gay Rights。 紐約:Facts on File,Inc; 2000。
  49. 洛根CR。 恐同? 不,同志 同性戀雜誌。 1996。 卷 31(3),31-53。 https://doi.org/10.1300/J082v31n03_03
  50. 魯比我。 恐同症:尋求有效的量表。 同性戀雜誌。 1976; 2(1):39-47。 http://dx.doi.org/10.1300/J082v02n01_04
  51. MacDonald AP,Huggins J,Young S,Swanson RA。 對同性戀的態度:維護性道德還是雙重標準? 諮詢與臨床心理學雜誌。 1973; 40(1):161。 http://dx.doi.org/10.1037/h0033943
  52. Milham J,San Miguel CL,KellogR。一個因素-對男性和女性同性戀態度的分析概念化。 同性戀雜誌。 1976; 2(1):3-10。 https://doi.org/10.1300/j082v02n01_01
  53. Mooijman M,Stern C.當觀點採擇產生動機性威脅時:保守主義,同性性行為和反同性戀態度。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簡報。 2016; 42(6):738-754。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16636633
  54. Morin SF,Garfinkle EM。 男性同性戀恐懼症。 社會問題雜誌。 1978; 34(1):29-47。 https://doi.org/10.1111/j.1540-4560.1978.tb02539.x
  55. Nungessor LG。 同性戀行為,演員和身份。 紐約:普拉格; 1983年
  56. O'Donohue WT,Caselles CE。 同性戀恐懼症:概念,定義和價值問題。 在:賴特RH,卡明斯NA,eds。 心理健康的破壞性趨勢:通向傷害的良好途徑。 紐約和霍夫:Routledge; 2005:65-83。
  57. Oaten M,Stevenson RJ和Case TI。 厭惡是一種避免疾病的機制。 Psychol公牛。 2009; 135:303-321。 https://doi.org10.1037/a0014823
  58. Olatunji bo。 對性的厭惡,謹慎和保守態度:同性戀恐懼症中介模型的證據。 人格研究雜誌。 2008; 42:1364-1369。 https://doi.org/10.1016/j.jrp.2008.04.001
  59. Park JH,Faulkner J,SchallerM。不斷發展的疾病避免過程和當代反社會行為:偏見和避免身體殘障人士。 非語言行為雜誌。 2003; 27:65- 87。 https://doi.org/10.1023/A:1023910408854
  60. Prejean C(2009)。 仍然站立:我與八卦,仇恨和政治攻擊作鬥爭的不為人知的故事。 美國:Regnery Publishing。
  61. Reiter L.異性戀男人和女人中反同性戀偏見的發展起源。 臨床社會工作雜誌。 1991; 19:163-175。
  62. Rozin P,Haidt J,FincherK。從口頭到道德。 科學。 2009; 323:1179-1180。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70492
  63. Schaich Borg J,Lieberman D,Kiehl KA。 感染,亂倫和罪孽:調查厭惡和道德的神經關聯。 J Cogn Neurosci。 2008; 20:1529-1546。 https://doi.org/10.1162/jocn.2008.20109
  64. Schaller M,鄧肯,洛杉磯。 行為免疫系統:其進化和社會心理意義。 在:Forgas JP,Haselton MG,von Hippel W編輯。 進化與社會思維:進化心理學與社會認知,紐約:心理學出版社; 2003年。 2007:293 – 307
  65. Schnall S,Benton J和HarveyS。 心理科學 2008; 19:1219-1222。 https://doi.org/10.1111/j.1467-9280.2008.02227.x
  66. 西爾斯J,威廉姆斯W.克服異性戀和同性戀恐懼症:可行的策略。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Xnumx
  67. Shields SA,哈里曼(RE)。 對男性同性戀的恐懼:低和高同性戀男性的心臟反應。 同性戀雜誌。 1984; 10:53 – 67。 https://doi.org/10.1300/j082v10n01_04
  68. 史密斯KT。 同性戀恐懼症:一種暫定的性格特徵。 心理報告。 1971; 29:1091 – 1094。 https://doi.org/10.2466/pr0.1971.29.3f.1091
  69. Smithmyer CW。 將“仇視同性戀”一詞及其衍生詞視為壓制重視傳統婚姻的人的武器。 社會科學的另類觀點雜誌。 2011; 3:804-808。
  70. Steffens MC。 對女同性戀者和男同性戀者的內隱和外顯態度。 同性戀雜誌。 2005; 49:2:39-66。 https://doi.org/10.1300/J082v49n02_03
  71. 泰勒·K(Taylor K)。“恐懼症”中沒有恐懼因素。 華盛頓刀片。 30.04.2002。
  72. Terrizzi JAJr,Shook NJ和Ventis WL。 厭惡:社會保守主義和對同性戀者的偏見的預測指標。 人格和個體差異。 2010; 49:587-592。 https://doi.org/10.1016/j.paid.2010.05.024
  73. 《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 第5版。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 Xnumx
  74. Tybur JM,Lieberman D,Griskevicius V.微生物,交配和道德:在厭惡的三個功能領域中的個體差異。 J Pers Soc Psychol。 2009; 97:103。 https://doi.org/10.1037/a0015474
  75. Tybur JM,Lieberman D,Kurzban R,DescioliP。厭惡:功能和結構的演變。 心理審查。 2013; 120:65-84。 https://doi.org/10.1037/a0030778
  76. 溫伯格G.恐同症:請不要諱言-將其列入精神疾病索引。 社論信。 赫芬頓郵報。06.12.2012。 訪問了1月27,2018。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george-weinberg/homophobia-dont-ban-the-w_b_2253328.html
  77. 溫伯格·G·協會和健康的同性戀者。 紐約花園城:Anchor Press Doubleday&Co; 1972年。
  78. Young-Bruehl E.偏見的剖析。 哈佛大學出版社。 馬薩諸塞州劍橋; 1996。
  79. Zhong CB,Liljenquist K.洗淨罪惡:威脅道德和身體清洗。 科學。 2006; 313:1451 – 1452。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30726
  80. Zhong CB,Strejcek B,SivanathanN。乾淨的自我可以做出苛刻的道德判斷。 J Exp Soc Psychol。 2010; 46:859 – 862。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10.04.003

關於“同性戀恐懼症”有6個想法?

    1. 正確的。 他們甚至為此提出了一個「診斷」:「內在的恐同症」。 不只是前任被視為“恐同者”,任何提出批評的人都被視為“恐同者”。 例如,女同性戀卡米爾·帕格利亞寫道:
      “我是耶魯大學(1968 – 1972)唯一不隱藏同性戀的人,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使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像我這樣的具有侵略性和醜聞性的故事的所有者可以被稱為“同性戀”的事實,這一事實已經被做過很多次,這表明同性戀激進主義變得多麼愚蠢。”.

      以下是《舞後》一書的作者關於同性戀活動家的文章:
      「他們拒絕對社區的任何批評,不僅來自異性戀外人,還來自同性戀內部人士,使用同樣的鎮壓策略:撒謊、謾罵、大喊大叫、剝奪回复權、謾罵和使用所有『敵人』都有相同的特徵。 無論批評是大還是小,無論批評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診斷(這是一個古老的廉價伎倆)總是一樣的:你是同性戀! 如果你討厭同性戀者,那麼你也應該討厭女性、黑人和所有其他受壓迫的少數族群。 任何反對意見,無論多麼有效,都必然會遭到迅速而殘酷的反擊,反擊的依據是現成的、基本上無法反駁的人身攻擊論點:「批評我們生活方式的同性戀者根本無法接受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並且正在投射他們對周圍社會的自我憎恨。” 因此,如果有人對異裝癖者、施虐者和裸體主義者參加同性戀驕傲遊行感到不滿,其中變裝皇后向小孩子分發陰莖形狀的糖果,那麼他只是討厭自己。”

  1.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不對勁

    “儘管如此,表示對同性戀持批評態度的“恐同症”一詞仍然活躍在媒體、流行文化甚至科學文獻中。”

    值得修復。
    否則,謝謝你,很有趣。

為添加評論 亞歷山大 取消回复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將不會被發布。 Обязательныеполяпомечены *